他好奇「台灣40層樓以上住宅為何不多?」 內行人點名2因素

房市示意圖。記者朱曼寧/攝影
房市示意圖。記者朱曼寧/攝影

台灣40層樓以上的高樓多嗎?有網友就發文提出這個問題,他認為台灣雖然大樓很多,但超過40層以上的高樓非常稀少,反觀國外已經逐漸有超過40樓的住宅群出現,讓他忍不住地說「台灣的40層以上住宅似乎還沒成為顯學」。

原po在ptt寫道,台灣似乎還是習慣蓋在30樓以下,大樓、公寓雖然多,但是要看到30樓以上的很少,超過40樓的更稀有。他說中南部反而多一些,而北部大樓最多,但是逾40樓的住宅比例也是最少。

原po觀察到台北市目前規劃中超過40樓的高樓都是辦公室,住宅最高也就39層,「感覺台北市對超高樓刁的真的比較緊,除了精華地段都在航高以外,其他地方即使沒有航高也都蓋得很『客氣』」。他覺得當國外開始有逾300公尺的住宅時,也反映出台灣的摩天大樓風氣落後國外一大截的事實。

有網友認為地震和容積率是兩個關鍵原因,「台灣是地震帶啊大哥,如果沒地震,當然可以往上住」、「光是地震帶,你基座就要打多深,你看哪個常地震國家樓都蓋很高的」、「地震帶吧,像香港有些細長的大樓,感覺在台灣就會有危險」、「地震這麼多的,你敢蓋還不一定有人敢住」、「容積率不夠用」、「容積率問題,很多都是老建照,卡這容積去變更」、「容積率也要考慮啊,造價、賣出的價格、土地成本等等都是問題」。

不過也有住過高樓層的人認為住高樓等電梯是一大問題,「高樓層花比較多時間搭乘電梯是真的,算是大缺點吧」、「等電梯麻煩」、「電梯要慎選,有的很爛只有一個到停車場都要等超久」、「等電梯會等到瘋吧」、「電梯保養或停電很崩潰」、「如果很多戶共一台而已可能常常要等,颱風來停電是有點崩潰..爬過十樓」。

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飆新高 專家:恐掀小建商倒閉潮

營造成本持續創新高,且買氣疲軟,未來小建商經營將更辛苦。(資料照)

根據主計總處公布資料,今年4月份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來到109.60,再創新高,去年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曾下跌,但未見新案價格下修,今年物價指數一路走升,成本高築但房市偏空,恐掀小建商倒閉潮。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,建築成本增加及取得開發資金困難,今年首季建照量創3年同期新低,已見建商調控供給,不過買方保守,將使得財力有限的建商陷入困境。

觀察個別項目指數,今年4月勞務類指數為107.78,創統計以來新高,平均年增率3.13%,預拌混凝土指數119.97同創新高,今年平均年增幅高達12.38%,砂石類指數今年平均年增率則為3.03%,不過鋼筋指數及鋼板指數因鐵礦砂價格穩定,分別年減9.26%、6.26%,但皆處於價格高檔。

郎美囡分析,疫後復甦加上俄烏戰爭困局,全球原物料難回頭,國內搶工情況雖緩和,卻仍有工人難尋及高齡化的問題,開發營建成本攀升,加上土地價格居高不下,建案價格難降。

但就買方角度,央行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執行,房價應走向價修格局,對高價位住宅不買單,新案價格上有頂蓋,讓業者經營難度大增。

以過往經驗來看,在2015~2016年間,營建工程物價指數連續21個月負成長,又有政策打壓,融資條件也不似現在嚴苛,建商得以降價開買氣。今年本高、利薄、來人少,難以複製2016年經驗,更考驗建商經營能力。

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,營建成本增加,政府打炒房力道一波接一波,加上購買預售屋轉售限制多,預估預售未來將轉向自用為主,如何讓消費者願意高價買單,會是建商的考驗。至於民眾想要趁機撿便宜之前,除了基本條件之外,更要留意建商風險,免得美夢變成噩夢。

房貸族照過來!定額補貼6月1日開放申請 最快7月初領到3萬

內政部營建署在今(16)日召開「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」記者會,即日起開放民眾電話諮詢,6月1日起正式開放線上申請至今年12月底,受理時間約7個月。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,符合資格並在6月初完成申請的民眾,最快7月就能領到3萬元的定額補貼。

今年3月24日立院三讀通過疫後特別預算,依據疫後特別條例第3條第2款「減輕居住負擔及提高居住品質」所研擬的「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」,將一次撥付3萬元支持金,給符合五項資格的民眾,包含一、僅有一筆自用性質購置住宅貸款,並須有非呆帳的貸款餘額;二、合計持有房屋一戶以內;三、2021年家戶所得合計120萬元以內;四、原始核貸金額台北市850萬元以下的房屋、其他縣市始核貸金額700萬以下的房屋;五、認定基準日為2023年2月28日。

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,為了讓中低薪房貸族預先了解自身是否符合申請資格,即日起開放90線受理專線,民眾若有相關問題可以撥打02−21621239詢問。營建署署長吳欣修表示,民眾6月1日起就能申請,而申請唯一管道在營建署的官方網站,民眾採隨到隨辦填入基本資料,不須再檢附其他文件,且後續可以透過官網追蹤、查詢申請進度,以及核定狀況與否。吳欣修強調,政府不會發簡訊、e-mail或電話通知,更不會要求轉帳或是重複索取民眾個資,有任何疑問民眾皆可透過諮詢專線獲得解答。

吳欣修表示,民眾填入基本資料後,營建署會和銀行、金管會聯徵中心,確認帳戶的身份資格、核貸狀況,以及貸款繳交情形,符合資格的民眾將不會再次通知,會一次性將3萬元支持金撥入民眾帳戶,而第一波3萬元支持金會在7月上旬撥付。後續將依照民眾申請時間,逐月核撥支持金,若不符合資格,會用紙本掛號信正式通知。

內政部營建署在今(16)日召開「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」記者會。記者陳姿...
內政部營建署在今(16)日召開「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」記者會。記者陳姿穎/攝影。

All in新竹房地產!工程師10年後看資產驚呆 仍嘆生活少了台北「這一味」

一名工程師感嘆,雖然在新竹工作能快速累積資產,但生活很無聊,相對來說,台北生活很...
一名工程師感嘆,雖然在新竹工作能快速累積資產,但生活很無聊,相對來說,台北生活很繁華,夜生活也多彩多姿。 圖/法新社資料照

新竹是台灣的科技重鎮,也帶動當地房價不斷上漲,吸引不少工程師投資買房。近日就有PTT網友發文表示,原本自己有機會到台北工作,但因為面試官開的薪水條件不如預期,他選擇留在新竹工作,所擁有的資產也在10年間大幅度提升,雖然經濟上不用煩惱,但在生活上仍少了台北的浮華體驗,並詢問網友,如果他回到10年前,「兩種選擇到底該怎麼選?」,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。

原PO在PTT發文透露,身為一名理工宅,很嚮往台北,對他來說台北是「理想國」,可以享受到方便又多元的休閒娛樂體驗,「台北有夜店,年輕女生都喜歡在台北,有各種餐廳Pub可以聚餐,捷運可以到處旅遊,搭捷運就有許多景點可以拍照,跟朋友也很好約」。

話鋒一轉,原PO表示,相比之下新竹生活很無聊,也沒有夜店文化,連找女性朋友唱歌看電影都很難,幾乎沒什麼約會行程,「新竹也沒有捷運,在我年輕沒車開的時代,騎車就是曬太陽、吸廢氣和淋雨」,原PO透露自己曾去台北面試,但應徵公司開的薪水不如預期,「薪水條件大約是新竹的9折以內」,他心灰意冷留在新竹繼續工作,並將手邊所有積蓄投入當地房市

最近原PO細算資產,赫然發現自己資產總額竟然「比去台北的增加幅度多10倍」,雖然經濟不用煩惱,但依然遺憾沒有體驗過台北浮華生活。原PO感嘆說道,雖然現階段有錢可以去台北,但好像也失去「去台北的目的」,他已經不是年輕人,這時去台北體驗生活也意義不大,並詢問網友,如果是10年前的他,「兩種選擇到底該怎麼選?」。

貼文一出引發討論,許多網友留言,「錢應該大於生活的一切吧」、「夜店體驗有什麼好捨不得的嗎?我覺得蠻無聊的」、「你本末倒置了啦…除非你家本錢雄厚,不然你在台北賺錢生活之後,你就沒有錢做別的事了」、「台北低薪才沒選擇權吧,錢才是你能不能選擇的關鍵」。

有人也提出不同看法,「能理解你的痛點,42歲體力不如年輕,想談戀愛已經沒了衝勁,要去配合另一個人,適應對方的生活習慣也好累,但不甘心呀,隱隱約約還是想要個女生陪著一起走一段,要跨出舒適圈不知道從何開始,望著年紀一天天老,怎麼辦才好呢?」、「可以去試試玩深度興趣,品酒品茶露營欣賞藝文,期間遇到的人脈或同好也許會讓你有新的想法」、「夜店20幾歲去幾次就好了,不愛喝酒的話,夜店也就那樣,愛喝的話比科技業傷身多了」。

找兩家房仲下斡旋全落空 眾人見關鍵原因大酸:活該

房市示意圖。聯合報系資料照片/記者謝梅芬攝影
房市示意圖。聯合報系資料照片/記者謝梅芬攝影

多數人買房賣房都會找房仲幫忙處理,除了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以外,還能讓房仲以專業能力來協調買賣事宜,不過有一名網友為了買到房子,委託兩家仲介業者來下斡旋,結果最後都落空,關鍵原因曝光也讓眾人打臉原PO。

這名網友在PTT以「被仲介弄,取暖一下」為題發文,他說最近看上一間屋齡10幾年的房子,有兩家房仲業者都有接手來賣,原PO為了買到這間房子,於是分別委託這兩家業者下斡旋,而且價格都一樣,看哪一邊的仲介費用低可以出來談。

可惜最後兩邊都落空,還被強迫退斡旋,不過事後沒多久,原PO聽聞這間房子竟然賣了,而且是以1000萬+50萬成交,讓他聽了覺得很失望,因為當初他是開出1020萬+15萬卻還是買不到。

貼文一出,鄉民們一面倒地打臉原PO,「你不給人家賺啊,不然咧?」、「自己跑去砍仲介費做啥?」、「要仲介自己肯降」、「砍仲介費誰教你的?」、「買方不能動仲介費的」、「你動他們的業績,自然拿你的斡旋去找別人」、「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反而被聰明誤」、「砍服務費你順位就排後面啦,嘻嘻」、「仲介費才不是用砍的,價格到目標附近,仲介想成交就會自己決定要不要降仲介費,開口砍仲介費誰想幫你談,傻傻的」、「把幫你談價格的人當敵人,結果當然是這樣,對立面啊」。

還清30年房貸 他秒入住養老院悔沒早買房

他還清30年房貸,下秒辦理入住養老院,引起網友討論。圖/freepik

台灣房價高居不下,不少民眾觀望是否該進場。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分享,近日和一位老朋友聊天,對方說,他繳完30年的房貸後就退休,因老婆已過世,又不想增加孩子照顧上的負擔,因此入住養老院,直如今回想起來,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提早買房,若能提早10年買房就能跟妻小創造更多的回憶。

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在臉書上分享,最近和一位老朋友聊天,對方回憶起年輕時候的生活,與老婆相戀、結婚、生子到買房的點點滴滴,一晃眼30年了,老婆已經先走了,而他則努力工作直到還完30年的房貸。

何世昌表示,朋友退休的時候,孩子們正逢打拚事業的年紀,他毅然決然選擇入住養老院,表示那間房子該留給下一代的人創造新回憶。

何世昌指出,朋友坦言,如今回頭去看,以前花很多時間研究房價的漲跌,聽了太多專家分析價格的起落,導致他買房的時候猶豫不決,如今很後悔沒有提早10年買房子,這樣的話就可以多和老婆與小孩累積更多的回憶了

轉載出處:工商時報

這產品超夯!統一、富邦都加入布局 年底大增60座

在台灣以桃園作為生態物流的示範區,包括中華郵政物流暨華亞科技園區、青埔綠能物流聚落、楊梅智慧共享倉儲、大溪商圈、沙崙綠倉儲、機場倉儲物流六區。(圖/資料照)

瑞普萊坊8日指出,供應鏈的去中心化趨勢也將導致亞太地區的物流市場板塊位移。中國疫情政策引發的供應鏈斷鏈危機,催化企業朝向近岸生產 (Nearshoring)、製造業回流的方向布局產能。因此,中國加一 (China Plus One) 策略更受重視,企業為提升供應鏈韌性,將部分產線保留在中國,部分產線移往其他地區,如東南亞、印度等具備低成本、貿易便利、鄰近中國等優勢的地點最受青睞。

瑞普萊坊總經理蘇銳強表示,ESG 最近成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上的熱門話題,尤其辦公大樓,相較之下在物流倉儲標的上還不常被提及。不過這波綠色浪潮來勢洶洶,勢必也將蔓延到物流不動產市場,若能提早佈局,即可奪得市佔先機。

蘇銳強說明,談到物流市場的永續發展,不可不提到生態物流 (EcoLogistics) 的概念,也就是在健康安全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,以更低汙染、低耗能的方式來達成貨物運送。

在台灣以桃園作為生態物流的示範區,包括中華郵政物流暨華亞科技園區、青埔綠能物流聚落、楊梅智慧共享倉儲、大溪商圈、沙崙綠倉儲、機場倉儲物流六區。另外在新北林口,中華郵政也正在積極建置智慧物流園區,其中導入綠色能源和智慧倉儲管理模式,目前部分園區已陸續啟用,預期全區於2025年啟用後也將會是台灣永續物流不動產的重要指標。

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詹宗煌分析,物流倉儲的投資運作模式可分為兩種,一種屬租賃模式,由營運者與投資者合作開發,並由營運者向投資者租用,或再轉租給終端使用者,例如:國泰與永聯合作的多個物流園區。

另一種則是屬於自用模式,由使用者或其關係企業自行購地建造使用,例如,統一集團近日公告興建桃園楊梅北部倉儲物流園區、台中梧棲中部大型物流園區,富邦集團也積極布局全台,預計今年底要將規模擴增至60座物流倉儲。無論何種模式,近年觀察到不少投資者與有自用需求的零售業者大舉獵地,投資興建物流倉庫,可見目前物流不動產仍相當受到市場青睞。

轉載出處:自由時報

男怨房屋稅比去年多5倍「要繳3000元」 網吐嘈:新成屋隨便繳破萬

房市示意圖。聯合報系資料照片/記者游智文攝影
房市示意圖。聯合報系資料照片/記者游智文攝影

一年一度的報稅季到來,許多擁屋族也要繳房屋稅,日前一名網友哀嚎「房屋稅比去年高5倍,去年只要繳600多元,今年竟要繳3378元」,讓他發文取暖「大家房屋稅都繳多少?」對此,許多網友笑稱「你的房屋稅也太便宜」。

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,他第一間房產閒置無人,因此房屋稅跟去年一樣,第二間房產自住,今年房屋稅比去年高1.5倍,第三間房屋出租給別人住,沒想到房屋稅比去年高5倍以上,去年只有繳600多元,今年變成3378元,令他好奇「大家房屋稅都繳多少?」

對此,網友笑稱「你的房屋稅也太便宜了吧」、「跟往年差6倍應該是你們房子路段率調升了,被納入都市計畫」、「我30年房子還要6885元」、「你這個費用超便宜吧,才3000多就要叫」、「覺得房屋稅多?比一下汽車的稅就不這麼想了」、「便宜到靠北,看看國外」。

還有網友曝「現在新成屋的房屋稅都要上萬元」、「SRC,新成屋,房屋稅遠遠超過你的10倍以上,供您參考」、「我有高雄楠梓6年大樓,權狀45坪,繳1萬5千元」、「我透天自住繳了1萬5千元,其它3間大樓社宅出租繳了7千到1萬2千元」、「一棟房子上千萬,房屋稅才幾千元,這麼便宜你好意思說」、「我房屋稅繳了6位數」、「我每年都覺得房屋稅超貴,今年繳了9千元」、「我2間繳了14萬」。

轉載出處:聯合新聞網

這裡一半年輕人買新屋 專家:小心淪最後接刀人

樂屋網統計指出,新竹縣年輕人最「喜新厭舊」,年輕人購買3年內新屋比例近5成,等於每2人就有1人選擇買新房子,在八大都會區中排行第一。

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分析,除了當地年輕人收入較高之外,也跟新竹縣新屋多,大量市場供給有關;台北市則因為價格排擠效應,年輕人對新屋大概只能遠觀了。

她也提醒,不少新屋坐落新興重劃區,隨著近期房市反轉、交易量萎縮,有大量供給的新興重劃區,可能會出現去化困難問題,年輕人買新屋時應審慎評估自身經濟能力和需求,同時密切關注市場變化,避免成為最後一個接刀的人。

樂屋網統計聯徵中心2020年至2022年的貸款資料,調查20-30歲的年輕人購買3年內新屋的比例。

結果發現,新竹縣的年輕人最愛買新屋,比例達48.33%,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是購買3年內的新房子,其次為台南市,在6000餘人當中,有超過2700人購買新屋,占比約為45%。

其餘像是桃園市、高雄市、台中市,年輕人買新屋的比例較為接近,也都有達到4成以上;相比之下,新北市的年輕族群,新屋購買占比較低,只有28%,敬陪末座的則是台北市,僅1成3的年輕人會去買3年內的新房子。

洪安怡指出,新竹地區有竹科吸大量年輕科技人才,拉高當地年輕族群收入,以主計總處調查的110年企業雇員總薪資中位數來看,新竹市、新竹縣員工薪資分居全台第1、2名;收入的提升,讓當地年輕人更有能力負擔新屋。

洪安怡指出,新竹市腹地狹小,購屋選擇有限,買方需求逐步外溢到竹縣,從竹北開始發展,進一步外擴至竹東、新埔、湖口,新豐等房價相對較低的二線區域。

其中湖口除了新竹工業區支撐,且相較於竹北,當地有更多透天新屋可選擇,近兩年一直穩定保持著銷售熱度。

台南市憑藉文化底蘊和生活品質,吸引不少年輕人落地生根,至於台北市和新北市,年輕人購買新屋比例較低,主要還是受限於房價與購屋負擔等因素。

資料來源/樂屋網
資料來源/樂屋網
新竹示意圖。圖/住宅週報提供
新竹示意圖。圖/住宅週報提供

轉載出處:聯合新聞網

七都豪宅全上4字頭 新竹漲最兇

去年七都豪宅全數站上4字頭,新竹豪宅上漲32%最高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

近年全台房價大漲,豪宅單價漲幅雖不及一般住宅產品,不過去年七都豪宅全數站上4字頭,統計5年來除北高兩市漲幅各僅約7%之外,其餘五都漲幅均在12%以上,其中又以新竹豪宅上漲32%最高;不過,因新建豪宅營建成本提升,豪宅交易面積五年來少了8~23坪。

根據永慶房產集團調查,經過五年房市多頭,台北市豪宅單價已達每坪128.2萬、新北市達每坪73.9萬、台中市達每坪55.2萬,另包括過去房價相對較低的台南市在內的其他四大都會區豪宅,每坪單價均站上4字頭,其中新竹縣市更已逼近5字頭。

以五年來豪宅單價漲幅來看,新竹漲幅逾3成最高,豪宅平均單價超越高雄市成為全台豪宅第四高的都會區,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新竹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重鎮,近幾年匯聚大量的高薪科技人才。以去年全台綜合所得來說,新竹市以平均112.7萬居冠、新竹縣以100.4萬位居第三,全台最富有的里-新竹市關新里的家戶平均所得更高達301.2萬元,竹科新貴們如今已成為全台口袋最深的購屋主力族群之一,也明顯拉抬新竹豪宅房價漲幅。

此外,近年單價飆高、坪數縮水的現象,也在豪宅市場出現,不僅七都豪宅交易面積全數縮小,包括台北、桃園、新竹等地豪宅坪數更超過1成,以實際坪數來看,桃園減少23.2坪最多,幾乎等於於少掉一間首購購型兩房產品的面積。陳金萍表示,由於土地成本、營建成本持續攀升,為了避免讓豪宅總價上漲太過劇烈,許多建商往往以減少坪數的方式因應,使得豪宅坪數逐漸變小。

轉載出處: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