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房價高漲,對首購族與換屋族來說,若想在機能便利的市區買宅,新成屋與預售屋不只稀缺,能買到的坪數也相當有限。此時,具有一定屋齡且有人居住過的中古屋,不只能讓買方在簽約前充分賞屋,了解格局、採光與周圍環境,且普遍較低的公設佔比,也成為房市交易的一大優勢。
不過中古屋並非全新的房屋,除了屋齡外,屋況可能也需額外重新裝修,成交價格更會隨房屋條件而有落差,永慶房屋客法部經理陳繼先提醒消費者,購買中古屋時,建議找會如實揭露屋況的誠實房仲,清楚了解房屋條件後再下決定。
陳繼先表示,影響房屋售價的因素多,即使是同一社區,不同面相景觀、不同裝潢設計、不同樓層與房間格局等條件,都會直接影響單坪價格,因此民眾在看房前,一定要先上實價登錄查詢區域的成交行情,藉此了解周邊類似房屋的交易狀況,再針對房屋條件,如屋齡、屋況、裝潢、附加家具等等,調整出價。
若是看見短期內頻繁轉手的物件,也要提高警覺。陳繼先指出,房屋買賣的總價高,消費者多會謹慎考慮後再買入,如果看見不到一年就轉手出售的房屋,很有可能是投機客聯手黑心仲介低買高賣,先以低於行情的價格買入房屋,以簡易的裝潢裝修後再墊高房價後轉售。
中古屋的選擇多,不少民眾會選擇地段好且相對便宜的舊公寓及透天厝,消費者在看屋時,最好以裝潢較少的「原味屋」為優先,才能見到房屋最真實的樣貌,如壁癌、漏水等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投機客會以低價購入瑕疵屋,再以簡易裝潢掩飾瑕疵,使一般人難以辨認真實屋況,再以「全新裝潢」、「一卡皮箱即可入住」等訴求,誘使買家用高房價入手,讓消費者不只買貴,可能還要再支出房屋的修繕費,解決漏水等屋況瑕疵。
最後,中古屋核貸成數通常會略低於新成屋,銀行為了降低放款風險,房屋鑑價時,會依據屋齡、屋況、地段與貸款人財力等綜合評估,民眾在簽約前最好先向銀行確認可申貸金額,以免在簽約後才發現貸款不足額,白白賠掉違約金。
另外像是仲介服務費、代書費、稅金與家具家電購置費等隱形成本,也是許多民眾在買房時容易忽略的,買方若是對屋況或前屋主的裝潢不滿意,也需要準備額外的裝修預算。因此消費者在購入中古屋前,須精打細算自備款與裝修金是否充裕,別被眼前房價沖昏頭,將其他花費拋之腦後。
(時報資訊 郭鴻慧)
轉載出處:工商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