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房價太高了,高到薪資被狠狠甩到看不見房價的車尾燈,看著別人靠投對胎、靠著家裡舊換新就能躺贏的人生,自己卻是拚死拚活不吃不喝幾十年都買不起,曾經還指望一輪一輪的打房可以控制住房價,哪裡想到換來的都是一次次的報復性上漲,相信很都人選擇了絕望,心想:不如就地躺平吧,搞不好大家都躺平了,說不定房價就跌了呢。
醒醒吧!不會!重拳打房都達不到的目標,躺平就能達到?這真是太天真了。房價跟躺平的人無關,無論你佔著還是躺著,它還是按自己的邏輯前行。
我觀察關於躺平有兩種意見,躺著的哪派覺得躺平即正義,所有的打拼先被老闆收割一次,買房還要再被建商收割一次,不如看破躺下;另一派憂心忡忡的老一輩認為躺平就是垮掉,深怕年輕人都躺平了國家還有什麼希望?說實在,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,但我知道兩邊都說服不了彼此。
不過,廣大的躺平族心裡恐怕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心裡很糾結,他們沒有躺得心安理得,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躺平是逼於無奈,所以一直保持不滿,透過網路、新聞既羨慕又忌妒著那些財富自由的人們的生活。更因為曾讀過太多「置產學」、「購屋心法」,讓他們的觀念裡還是覺得那樣活著才體面,才最有價值,一直擺脫不了房子要買蛋黃區、買房八不推、A資源B利多C建設D題材EFG要到位的執念,忘了現階段的租房或與父母同住,也是滿足居住需求的選項。不小心把自己困進金字塔階層的視角裡面,把居住看成了爭奪資源的競爭,把買房當成了唯一解,而且不挑最優的就不行。但優質資源就是這麼多、就是那麼貴,薪水就是那麼少,壓力怎麼能不大呢?難怪陷入一種「躺是躺了,但心裡還是很不平。」的情緒。
最近回顧了一個政治小白在政論節目上質疑,統獨是假議題,說「自己只關心留在台北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?獲得怎樣的生活?接下20年我想要結婚,我想要買房子,我想要買車,為什麼政治人物沒有告訴我,我接下來可以得到什麼東西…」結果被來賓打臉說「你要買車買房不是政治人物該告訴你,而是你自己該去決定、爭取。」同樣,買不買房,躺不躺平,我也不覺得寫篇專欄,就可以幫各位看倌們決定。
統獨是不是假議題,看烏俄大戰可以為鑑,可以預見整個3月房市都會跟你鼓催:「烏俄大戰重挫全球股匯市,快來買房!兼具抗通膨和避險的硬資產,才是硬道理。」那我就問,如果阿共的飛彈在台海炸開呢?房子還是硬道理嗎?
所以躺平也不意味著就要混吃等死,不買房也不要緊,看文的當下你有得住、能上網,就是居住正義了。但錢錢還是生活之必須,不拿來歐印房地產讓自己變房奴,那就更有餘裕拿來精采你的躺平生活。所以,不妨把躺平看作一次休息整理,放慢腳步,思考自己的目標跟調整生活和收支結構,然後重新出發。
畢竟躺得過初一,躺不過十五。為了決定不買房後想痛快吃喝玩樂享受人生的那些帳單,你終究還是得跑起來。
轉載出處:Yahoo!房地產